国外汽车行业现状_国外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国外汽车行业现状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汽车行业的宏观(国际)环境分析
2.汽车保险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3.国外汽车美容业发展的现状 急求
4.世界各国汽车企业现状
5.中国汽车行业和外国汽车行业的差距有哪些?
6.在国六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平行进口车还好吗?
汽车行业的宏观(国际)环境分析
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汽车产业政策具有可比性?</STRONG></P>
<P> 1.经济高速增长20年左右,汽车消费需求急剧增加。?</P>
<P> 日本和中国都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战后重建的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1950~1970年)达到了10.2%。从1978~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需求量日益增加。?</P>
<P> 2.汽车产量迅速增长,供给能力增强。?</P>
<P> 出于居民汽车消费需求的拉动,汽车的生产供给迅速增加。以轿车为例,日本在1960年、1965年、1970年生产和出口轿车分别为16.575辆、0.7万辆、69.9万辆和10.1万辆、317.975辆、72.675辆,表现为1965年前汽车产量增长缓慢,1965年后汽车产量迅速增长。中国2001~2003年轿车产量分别为70.475辆、109.2万辆和202.0175辆,年增长率分别为16.0%、55.1%和84.99%。1964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40万辆,超过法国,居当时世界第4位;中国2003年汽车产量为444.1万辆,也超过了法国,居世界第4位。?</P>
<P> 3.国内市场经过保护后开始对外开放,面临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P>
<P>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和进口配额等保护措施,其汽车工业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日本在1955年加入GATT,1960发表了《贸易自由化计划大纲》,1964年成为OECD和IMF成员,1971年实现资本自由化,汽车进口关税降到10%,汽车产业开始全面开放。中国2001年加入WTO,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竞争迫在眉睫。2005年1月,中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的限制,2006年7月汽车整车进口关税将调整到2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10%。这意味着中国入世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外国汽车工业对国内汽车市场、汽车生产商、零部件生产商和贸易流通网络等多方面的冲击。?</P>
<P> 4.以几家汽车企业集团为主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逐步形成。?</P>
<P>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以日产、三菱、丰田集团为主导企业。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形成了“3+9”的竞争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等九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其中,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左右,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中国汽车产量的40%。?</P>
<P> <STRONG>二 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的比较分析</STRONG>?</P>
<P> 1.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内容分析。?</P>
<P> (1)产业政策目标。?</P>
<P> 中日汽车产业政策都致力于通过对汽车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本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和供给能力,使本国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P>
<P> (2)产业结构政策。?</P>
<P> 中日汽车产业结构政策主要体现为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P>
<P> A.在汽车产业保护政策方面。?</P>
<P> 两国的相同点:两国都比较注重本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保护。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采取了保护性关税,物品税,外汇配额,外汇限制等严格的措施,直到1964年以后才有所放宽,其限制汽车进口的保护性政策取向相当明显,保护时间比较长,保护程度也比较深。中国2001年入世时,进口汽车关税高达80%以上,也有汽车进口配额限制,但根据入世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将逐步放弃进口汽车配额和许可证制度,实现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P>
<P> 其不同点在于:中国汽车产业保护期限只有5年左右时间,远远低于日本近20年的保护期限。因此,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贸易自由化压力更大,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P>
<P> B.在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方面。?</P>
<P> 两国相同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都比较注重对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保护和支持。日本的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包括:(1)由政府系统金融机构提出低息贷款;(2)提供补贴;(3)特别折旧;(4)免除所需设备的进口关税等。?</P>
<P> 不同点:(1)日本汽车产业扶持政策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中国产业发展政策》虽然指出要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要培养汽车产业产品开发能力,但在《中国产业发展政策》并没有具体的措施。(2)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更注重汽车产业内部结构的协调和合理。一方面,其要求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调整为面向社会、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另一方面,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和金融、服务贸易企业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汽车营销方式、管理经验和服务贸易理念,积极开展汽车服务贸易,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推进汽车产业向两高端延伸发展,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各项业务的运营能力,实现汽车产业内部结构的高度化。(3)产业组织政策。相同点:两国都侧重促进产业竞争能力的形成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为了增强市场集中度和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日本政府先后提出了“国民车构想”和“集团化”设想。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立足于解决中国汽车产业中的低水平重复投资与建设的问题,促进大的汽车集团的形成,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不同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还从准入管理、退出机制、新建项目准入方面对企业行为进行了管理,以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4)产业技术政策。中日都比较注重引导或影响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日本采取了高额补贴、特别折旧和技术引进等措施、制定严格的汽车排气和安全标准等多项技术进步政策。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发展新型燃料、汽车电力、混合动力、节油和再生材料利用等技术与产品,实现手段依然是引进产品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并对于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税收政策支持。?</P>
<P> 2.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绩效分析。?</P>
<P> 实践证明,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成效明显。(1)日本的汽车贸易保护政策为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争取了时间,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扶持使国内形成了厚实的中小企业层和众多零部件生产商并存的格局,零部件生产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构成了实现产业水平上规模经济的原动力,也使日本形成了今天日本汽车产业独具特色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间的承包协作供应体系。(2)日本实施的汽车产业技术促进政策和严格的排气、安全标准,为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汽车登陆欧美市场和跻身世界汽车工业强国之列做好准备。但是,日本政府提出的“国民车构想”和“集团化”设想却因忽视了市场机制和得不到国内汽车生产商的支持而归于失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从2004年5月颁布实施至今,整体效果虽然还不明显,但在自主品牌方面的效果已有所体现。根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天津一汽、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3家自主品牌轿车企业进入前10名,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18%上升到今年的24%以上。?</P>
<P> <STRONG>三 中日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分析的启示?</STRONG></P>
<P> 1.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具有时限性,汽车工业的发展应置于一个开放和竞争的经济环境中。?</P>
<P> (1)贸易自由化的潮流不允许任何WTO成员国对国内产业实施长期的保护。从第一部分的分析可知,中国汽车工业自2001年入世到2006年7月实现关税与国际接轨,前后只有5年时间,汽车产业保护只是暂时的。?</P>
<P> (2)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只有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内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建立强大的汽车工业。在面临国外汽车巨头的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虽然对汽车产业一定时间的保护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汽车产业自我再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和汽车产业“后过渡期”的到来,也使中国汽车产业不得不直面外国汽车工业的冲击。从日本经验来看,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在20世纪60年代后逐步减少、对汽车产业的保护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放开。?</P>
<P> 2.汽车产业政策应通过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自主选择得以实施。?</P>
<P>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受到资源结构、决策者动机、产业发展目标、企业行为、地方政府行为、市场机制完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是产业政策的直接执行主体,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否正确,必须经过企业自主选择的检验。企业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不仅发生在汽车产业政策制定之前,而且发生在政策实施之中。日本“国民车构想”和“集团化”设想的失败,都反应了上述思想。当时,政府并没有强迫企业进行合并,也没有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汽车产业,而是采用诱导和协商的办法,充分调动企业的竞争活力,主动权则掌握在企业手中。日本的体制被西方学者称为“官民协调”体制,事实就是民(私有企业)对官(政府)之需求与官对民之供给的一种均衡。中国自1978年以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一直试图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加速汽车工业的集中化进程,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但是政府的这种集中化策略被认为是基本失败的产业组织政策。因此,日本经验和中国过去失败的汽车产业政策告诉我们,产业政策的实施应由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自主选择。?</P>
<P> 3.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需要更多具体和细化的措施。?</P>
<P> 虽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涉及的内容广泛、全面,但仍然有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地方,这需要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比如:新政策在许多地方都涉及支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但没有提出任何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在第十二条专门把支持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单列出来,对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支持措施,究竟会对企业带来怎样的利好,还要等配套规定出来之后才能判断。再如:对于国内零部件企业关心的零部件进出口问题,新产业政策虽然对进口特征认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但业界原先期望的对零部件进口构成整车特征的征收整车关税等规定并没有出现。只有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细化和明晰,才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汽车保险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汽车相当普及,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几乎占据全球汽车保有量的 1/5,其中轿车高达1. 3亿辆,平均每1. 3人就拥有1辆汽车。而汽车美容行业随着市场需求逐渐从汽车维修行业中分离出来,在汽车后服务市场中,汽车美容行业已占到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80%。汽车维修与美容行业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餐饮业的第二大服务产业,并连续 30年保持高速增长。
国外汽车美容业发展的现状 急求
1、全球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国外汽车保险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随着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汽车制造业的迅速扩张,机动车辆保险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现代汽车保险起源于英国,汽车保险经历了20世纪之前的萌芽期,20世纪初中期的建设期,20世纪50年代后的发展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成熟期并朝智能化方向发展四个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2022年7月13日,瑞士再保险公司研究院(以下简称“瑞再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Sigma报告预测,全球保险市场将在2022年和2023年强劲增长,全球名义保费总额将于2022年底首次突破7万亿美元。根据2021年9月瑞再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风险挑战:到2040年财产和意外险的机遇演变》中显示,2020年,全球车险保费达7660亿美元,在财产和意外险业务中的占比在42%左右;2021年全球车险市场规模约为7894亿美元。前瞻初步统计,2022年全球汽车保险市场将达8136亿美元。
2、全球汽车保险行业企业格局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如下:美国约870辆、澳大利亚约750辆、加拿大约730辆、德国和日本在630辆左右、瑞士和英国约600辆,加之各国对汽车保险强制购买的政策要求,全球汽车保险的需求市场较大,也带动车险企业的营收规模增长。全球主要的车险企业有前进保险、美国GEIGO、安盛、安联保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等,汽车保险因涉及汽车定损、理赔等服务过程,因此车险企业主要在机构设立地区开展业务,如前进保险主要服务地区在美国、人保财险车险业务仅在中国范围内开展等。
3、全球汽车保险行业区域格局
从汽车保险企业分布来看,中国汽车保险企业主要有“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美国汽车保险企业也较多,主要有前进保险、GETCO、旅行者、好事达等;德国车险企业有安联保险集团,法国车险企业有安盛集团,瑞士则有瑞士再保险公司。
中国汽车保险市场有政府强制购买的交强险,汽车必须进行交强险的投保。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国家也有国家强制车险的要求,但因全球各国在车险的发展路径不同,各国强制汽车保险的内涵也不相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险的强制性更强,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另一类是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强制汽车保险有更强的商业性,虽为政府要求,但仍属于商业保险的一部分。从强制车险的角度,即可通过各国汽车销量情况对汽车保险需求市场进行分析。初步统计,2022年,全球汽车因缺芯问题一度减产,进而汽车销量也有所下降。其中,中国汽车销量达2686.4万辆,占比33%,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汽车销量达1370万辆,占比约为17%。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世界各国汽车企业现状
“汽车美容 ”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普及性、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服务范围从过去的修修补补、汽车清洗等业务 ,发展到包括车身美容 (高压洗车、去除沥青或焦油等污物、上蜡增艳、镜面处理、新车蜡、钢圈、轮胎、保险杠翻新与底盘涂胶处理 )、内饰美容 (车室美容、发动机美容及行李箱清洁 )、漆面处理 (氧化膜、飞漆、酸雨处理、漆面深浅划痕处理、漆面板破坏处理及整车喷漆 )、车辆防护 (粘贴防爆太阳膜、安装防盗器、语音报警系统、安装静电放电器和前后护杠 )和汽车精品 (汽车香水、车室净化、装饰贴和各种垫套 ) 5个方面。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汽车相当普及 ,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几乎占据全球汽车保有量的 1/5,其中轿车高达 1. 3亿辆 ,平均每 1. 3人拥有 1辆 ,汽车美容行业随着市场需求逐渐从汽车维修行业中分离出来。汽车后服务市场中 ,汽车美容行业已占到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 80%。汽车维修与美容行业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餐饮业的第二大服务产业 ,并连续 30年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汽车行业和外国汽车行业的差距有哪些?
这里是进军俄罗斯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开始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在全球各大汽车市场上,俄罗斯因经济快速增长,汽车消费需求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出口商瞄准的重要目标市场。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更多地了解俄罗斯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行情,促进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本报记者就外国公司如何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采访了俄罗斯战略规划中心罗维科夫局长。
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俄罗斯战略规划中心罗维科夫局长的分析,俄罗斯汽车市场目前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外国汽车大量进入俄罗斯国内市场,进口汽车的销售量大幅度上升。外国汽车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始于本世纪初。据俄罗斯的统计资料显示,在俄罗斯市场的外国品牌汽车(包括进口车和国内组装的外国品牌车)的销售量,从2004年的40.9万辆增加到了2006年的101.9万辆,两年间销售量增加了1.5倍。其中进口外国车2004年为28.5万辆,2005年为45万辆,其在俄汽车总销量中所占比重由17.7%上升到24.6%。2007年1月至8月外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销售量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66%,突破100万辆。专家预计,到2010年,在俄罗斯的外国品牌汽车销量将达156万辆,总额将超过360亿美元。
俄罗斯人对外国品牌汽车比较喜爱,不论是从国外进口的还是国内组装的外国品牌汽车,都能予以接受。目前,在外国品牌汽车中排第一位的是“雪佛兰”汽车,其次是“福特”汽车,第三位是“丰田”汽车。中国生产的汽车也受到俄罗斯消费者的喜爱。
(二)外国汽车公司纷纷打入俄罗斯,在俄投资建厂。国际上一些大汽车厂家早就瞄准了俄罗斯汽车市场发展的契机,他们借俄罗斯开放汽车生产的大好时机,纷纷进入俄罗斯市场。近几年,国际主要汽车厂商纷纷在俄罗斯建立了自己的分厂。据记者调查,到目前为止,丰田、现代、福特和通用等企业都在俄罗斯有自己的组装厂。韩国的起亚公司在2003年就开始与俄伊日汽车厂开展合作。福特公司将汽车厂设在了列宁格勒州,2004年汽车产量就达2.8万辆,在俄设立了100多个销售点。同年,俄韩合资的塔干罗格斯基汽车厂生产了2万多辆“现代”汽车、6000多辆索纳塔轿车。2005年4月26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圣彼得堡举行了建厂信息发布会;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表示将择址圣彼得堡组装奔驰小轿车;韩国“Ssang yong Rexton”牌越野车厂也有意落户鞑靼斯坦共和国,与奥卡微型车厂合作生产汽车。有关人士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2007年-2008年,俄汽车生产即可取得显著发展。届时,已经投产的项目会开足马力生产,而新的项目也将陆续上马。
(三)国产汽车制造工业受到进口汽车的激烈竞争,国产车的产量和销售量逐年下降。与其他机电产品工业一样,前几年俄罗斯汽车工业也一直在走下坡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大型汽车制造厂在生产过程中都遇到了技术问题,甚至包括伏尔加汽车厂在内的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纷纷停产或降低产量。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在世界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面前,俄罗斯汽车工业裹足不前,以致丧失了一些传统的出口市场,丢失了一大部分国内的消费者,失去了在俄国内市场上长期老大的地位。据统计,俄罗斯国产车的销售量从2004年的88.2万辆减少到2005年的84.1万辆和2006年的76万辆。俄罗斯国产车在俄全国汽车销售总量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52%下降到了2005年的47%和2006年的36%。今年上半年,尽管俄罗斯汽车市场销量大增28.7%,达118万余辆,但其国产车的销售额仅25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13%。
(四)俄罗斯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成为汽车消费大国。俄罗斯是世界上个人汽车拥有量比较高的国家之一,据俄罗斯统计资料,俄罗斯个人汽车的拥有量达到176辆/千人。莫斯科市人口达1407多万多,个人汽车拥有量达262.3万辆,为252辆/千人。
如何进入俄罗斯市场
2005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开始重视汽车工业发展,调整汽车发展政策,陆续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外国公司到俄发展汽车工业。如2005年俄政府通过了2005年-2008年汽车工业中期发展规划,确定在严格关税保护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开放汽车市场,让外国资本进入俄汽车领域,允许外国汽车在俄境内进行组装,以促进俄汽车产业的发展。2005年4月,俄工业和能源部与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了“工业组装”的概念。该文件规定:自2005年4月15日起,取消汽车生产设备的进口税;凡汽车企业,年散件组装汽车超过2.5万辆的,可享受进口关税全免或低于3%关税的政策优惠。同时规定,部分汽车散件必须在俄国内配套生产,以散件组装的汽车生产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半,之后,投资商须限制组装汽车数量或是不再享受进口优惠。上述政策只针对小轿车,几年内不会扩展到大轿车和载重车。俄工业和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2006年6月1日说,俄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关于“工业组装”汽车的补充规定。俄罗斯还承诺,自加入世贸组织起的7年内将把汽车进口关税从25%降低到15%。
据一些中国和俄罗斯汽车商介绍,外国汽车公司在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方面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注重对俄罗斯的市场调研。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搞好市场调研工作对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调研方面,一是认真研究和了解俄罗斯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遵守俄罗斯政策和法律,包括俄罗斯对外国人管理的新规定,俄罗斯对外资投入的政策规定等。二是认真研究俄罗斯的汽车产业政策和市场状况,不仅要研究俄罗斯人对各种汽车的偏好、价格行情,还要研究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国际竞争态势和变化趋势等。三是掌握俄罗斯对汽车生产的部门和行业规定。如俄罗斯对外来投资在俄组装汽车的合同,不仅要同当地政府签订正式合同,还必须得到俄罗斯政府主管部门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及俄罗斯能源和工业部两个部门的同时批准,缺一不可。
二是注意保证汽车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按俄罗斯的要求,外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获得俄罗斯的质量技术认证。俄对汽车行业规定的技术标准包括安全、环保等方面。俄罗斯特别注意汽车在环保方面的要求,且要求汽车行业及其产品要达到如下标准:机动车排放2006年达到“欧Ⅱ”标准,2008年达到“欧Ⅲ”标准,2010年达到“欧Ⅳ”标准,2014年达到“欧Ⅴ”标准。在质量方面,既注意提高整体质量,也注重汽车部件的细节,从车门的缝隙到塑料件的手感等都要严格把关,以便提高汽车的精密度和舒适度。俄罗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对出售到俄不同地域的车辆性能尽量做适当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即使是同一款车型,销售目的地不同,有关配置也不同。
三要注重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是许多行业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树立市场信心、企业和产品形象的渠道。西方一些公司都比较注重汽车售后服务,他们除了增加汽车零配件的供应外,还在俄罗斯开设专业化的汽车修理厂,建立以当地俄罗斯人为主体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
四是从卖车向建厂转变。外国汽车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整车出口,二是散件组装,三是直接建厂。整车出口模式风险小;全散件组装模式也可以绕过一些政策壁垒,且投资额小于直接投资建厂;直接投资建厂则面临投资所在地投资环境的制约,存在一定的风险。俄罗斯目前的政策是限制直接进口和组装,鼓励外国汽车公司到俄投资设厂。外国公司看到了俄罗斯的政策变化,纷纷到俄设立汽车生产厂。这就需要及时掌握俄罗斯的相关法规、市场信息和社会环境变化,解决信息不畅问题;同时要善于与俄地方政府达成一致,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得到合适的地段和政策优惠;要注意培养人才,包括综合管理人才、国际化的技术人才、专家型的商务人才、了解俄罗斯汽车市场的营销人才等。
中国汽车在俄前景看好
中国汽车从本世纪初开始进军俄罗斯市场。2003年俄罗斯尚未进入中国汽车生产厂家的视野,3年之后的今天,俄罗斯成为进口中国汽车最多的国家,成为中国汽车生产厂家的战略市场。“奇瑞”、“长城”、“一汽”、“中兴”、“哈飞”、“宇通”、“大迪”等中国自主品牌成为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主力军。出口车型多为多功能越野车、皮卡、低端轿车、轻卡、客车和工程专用车辆等。2005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达到3.8万辆,总额约3.5亿美元。 2007年1-8月,中国生产的奇瑞汽车在俄罗斯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8倍,达到约2.5万辆,创造了当年在俄罗斯市场汽车销售增长幅度第一的佳绩。
俄罗斯的一些汽车经销商现在对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行情十分看好,他们开始兼营中国汽车,并认为中国汽车将和其他中国商品一样必将在俄罗斯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有关中国汽车的专业网站不断开通,一些综合性网站也把中国汽车列为吸引人们眼球的重要栏目。可以说,在俄罗斯出现了中国汽车热,俄经销商对中国汽车充满了期待。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的时间虽不长,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据俄罗斯战略规划中心罗维科夫局长和一些中国汽车厂家认为,中国汽车很快受到俄罗斯消费者的如此青睐,主要是中国汽车具有自己一定的优势。
首先是价格优势,中国车的价位定得比较适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俄罗斯目前总体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价格仍是大多数俄罗斯消费者购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俄罗斯市场上,中国皮卡仅售1-1.6万美元,如长城迪尔G1为1.05万美元、中兴四驱旗舰1.69万美元,而中国多功能越野车为1.5-2.4万美元,而韩国和日本同类产品起售价分别为2.1-2.2万美元和2.6-2.7万美元。欧洲国家的车价则更高。相比之下,中国汽车便宜很多,这就给中国汽车提供了商机。据俄罗斯统计资料,在2006年俄罗斯市场新车销售总量中1万美元以下的车占49.2%,1-1.5万美元的车占20%。
其次是中国向俄出口的车型选择正确,外观时尚,很受俄罗斯消费者喜欢。中国汽车市场定位合理,从俄汽车制造商极少涉及的皮卡、多功能越野车入手,逐步扩大到轿车。俄本土多功能越野车产量少且质量、外观一般,皮卡的产量更少。这使得从中国进口的同类车短期内不会受到俄罗斯国内汽车业的排挤。同时,中国汽车外观时尚,很受俄罗斯消费者欢迎。
专家认为,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已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近俄罗斯战略规划中心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行了“首届中俄汽车论坛会”,这预示着中俄汽车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要抓住俄罗斯市场的新机遇,努力开拓俄罗斯广大的汽车市场。
在国六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平行进口车还好吗?
首先,中国民用汽车技术,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要好,只是比美,日,英法德等传统老牌汽车国家相比要差。中国汽车行业和外国汽车行业的差距有哪些呢,小编认为就差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中国的发动机发展历史并不长,所以短时间内难以设计出动力、油耗、能够跻身世界汽车第一梯队的发动机。这涉及了太多东西,机床设备的精度、人才、外国的技术壁垒、设计经验……都是制约我们汽车发动机发展的因素。从国内品牌知名度来看,入围500强的外国车企,都有自己的驰名国际品牌,而入围的六家中国车企,除了一汽、东风的解放牌、东风牌卡车有些名气,其余的品牌知名度都不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起步比较晚,在发动机实现突破还需要时间。在内燃机领域,海外车企已经花费了几十年去研发,且不说实力是否领先,仅仅是“试错”的成本就要比我们高出很多。在反复试验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优化发动机,不断调整和匹配,从而取得今天的成果。因此,许多看起来不错的国产发动机会出现高油耗、功率偏差和其他与参数不一致的现象。
国内领先的变速器制造企业引进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精锻设备,提高了变速器齿轮、轴、同步器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水平,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与国外领先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热加工制造技术和设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国内总体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对中国市场的不断投资和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汽车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汽车制造商往往通过降低零部件的采购价格来转移汽车降价的压力。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缩小了乘用车变速器行业的利润空间。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了,你了解了嘛
外国汽车落水研究现状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问题。什么是平行进口车?
平行进口车就是贸易商运到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海外车型,根据这些车型的所在地区可以将平行进口车称为中东版、加版、欧版、美版等等。平行进口车比中规车更便宜,并且可选配置更加丰富,还能买到特殊车型,但是无法享受厂家的保障,由平行进口车的经销商承担起平行进口车的三包服务。
平行进口车有哪些销售渠道?
目前来说,平行进口车的购买渠道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港口、经销商车行。能够买到平行进口车的港口有很多,其中天津港、青岛港、大连港、福州港、黄埔港较大。
下面我们回归正题。
疫情下的平行进口车现状
新冠疫情的出现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打乱了包括汽车行业内的几乎所有行业的计划,前几日乘联会发布的2月销量数据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相比2019年2月下降了78.5%。
而平行进口车方面也没好到哪里去,以天津港为例,在这场疫情中,有近九成的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并且有超过五成的企业出现资金压力。根据天津市平行进口汽车流通协会显示,今年1月平行进口汽车终端零售量为13764辆,同比下降17.6%;2月平行进口汽车终端零售量仅为787辆,同比下降83.0%。
同时,由于销售受阻,企业库存压力大幅上升,截止2月底天津港平行进口车待消化库存总量约为25000辆,总价达到165亿元。库存系数升至25.60,创历史新高。
"现在已经复工,但是大多为远程办公,现在基本没人来看车,现在卖出去的都是年前订单。因为规定疫情没有完全结束异地行动就要隔离14天,谁也不会为了买一辆车被隔离14天的。"一位平行进口车商说到。"现在库存太多了,还有一些车在运输的路上,但排放标准也是国五,国六不推迟,运回来很大可能也是废铁。"今年太难了。
从这位车商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疫情确实给平行进口的销售带来了影响,然而他最担心的还是排放标准问题。
让平行进口车商如坐针毡的"国六"
2016年12月23日原环境保护部和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让所有平行进口车商如坐针毡,一旦国六完全实施,整个平行进口车行业将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去年7月1日开始,"国六风暴"席卷我国共18个省市。此时平行进口车商的库存车辆只能获得国五认证。
因为,从国六开始,中国开始按照自己的国情制定标准,这意味着从国外进口的车,难以完全满足国六的标准。从技术层面,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技术认证,尤其是环保。还有就是车辆生产厂家的技术授权,包括提供原厂的OBD文件,和厂商承诺的环保召回问题。而OBD公开和颗粒物排放检测这两项,是平行进口车解决不了的。
"目前来说,天津港无论何种版本的平行进口车都无法满足国六标准。"一位销售对首席出行官说到,"如果政策不改变,那么我估计平行进口车将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从现阶段各地区"国六"实施时间来看,2020年7月1日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坎,本来这个坎就已经让众多车商难以迈过了,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则让这个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期盼着在2020年7月前将囤积的国五车辆销售出去的众多车商更是卖出一辆都难上加难。
写到最后:
平行进口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随着国六政策的出台,平行进口汽车作为一个小众市场的产物,碰到了与国家大的政策上的矛盾,并且国家目前也没有出台明确的流程和政策来解决此事。
以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或许平行进口汽车正在逐步走向衰亡。不过今年2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已递交"推迟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建议,但国家相关部门还在开会研究此事,是否采纳暂未可知,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官方发布。"由此来看也许,一切还有转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缓慢增强。汽车落水逃生系统研究现状 对于汽车落水后逃生问题及系统的研究,目前在国外汽车行业中还没有汽车上还未安装此系统,对此系统的研究也在缓慢增强中。车辆碰撞后落水。 碰撞后车内乘员很可能处在恐惧或眩晕的状态,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很能从容得解开安全带或打开车门。 等回过神来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间。
好了,今天关于国外汽车行业现状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国外汽车行业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国外汽车行业现状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